非洲豬瘟綜合防控技術
發布時間:
2019-12-03 16:23
江蘇省連云港市海州區人民政府8月19日上午發布了非洲豬瘟疫情疫區封鎖令,8月3日遼寧沈陽發生非洲豬瘟疫情,8月16日河南鄭州雙匯發現了非洲豬瘟疫情,短短半個月時間,全國有三個省出現了非洲豬瘟疫情。讓非洲豬瘟引起了畜牧圈養豬人的熱議和恐慌,對非洲豬瘟的防控不知采取什么樣的方法方式,才能確保自家豬場的穩定。
為了讓大家更好更快的了解和有效防控非洲豬瘟,現將非洲豬瘟的基礎知識和綜合防控技術措施,分享如下:
一、病原
非洲豬瘟(African Swine Fever,ASF)是由非洲豬瘟病毒引起的豬的一種急性、熱性、高度接觸性動物傳染病,以高熱、網狀內皮系統出血和高死亡率為特征。世界動物衛生組織(OIE)將其列為法定報告動物疫病,我國將其列為一類動物疫病。
非洲豬瘟病毒屬虹彩病毒科。兼具虹彩病毒和痘病毒的某些特性,唯一核酸為DNA的蟲媒病毒,只有一個血清型,22個基因型。非洲豬瘟病原有三大特點:一是基因組大;二是基因多變;三是生存力強。因此,非洲豬瘟防控難度大。
病毒粒子的直徑為175-215納米,呈20面體對稱,有囊膜?;蚪M為雙股線狀DNA,大小170-190kb。在豬體內,非洲豬瘟病毒可在幾種類型的細胞漿中,尤其是網狀內皮細胞和單核巨噬細胞中復制。該病毒可在鈍緣蜱中增殖,并使其成為主要的傳播媒介。本病毒能從被感染豬之血液、組織液、內臟,及其他排泄物中證實出來,低溫暗室內存在血液中之病毒可生存六年,室溫中可活數周,加熱被感染病毒的血液55℃30分或60℃10分鐘,病毒將被破壞,許多脂溶劑和消毒劑可以將其破壞。
二、流行病學
1927年,在非洲肯尼亞國家發現感染非洲豬瘟;1957年,通過在非洲捕捉和引種疣豬進入歐洲,于葡萄牙國家首次發現非洲豬瘟,1971至1980年,從西班牙傳入古巴、海地、多米尼加和巴西等國家;從高加索地區不斷向外擴散,目前主要是從俄羅斯傳至東歐國家,現在已東擴至俄羅斯遠東地區,距離我國東北邊境僅有1000公里,有專家懷疑推測,我國目前的非洲豬瘟病毒可能來源俄羅斯傳入。
1、傳染源
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家豬、野豬(包括病豬、康復豬和隱性感染豬)和鈍緣軟蜱為主要傳染源。
2、傳播途徑
傳播傳途徑多樣性,常見有接觸、采食、叮咬、注射等。主要通過接觸非洲豬瘟病毒感染豬或非洲豬瘟病毒污染物(泔水、飼料、墊草、車輛等)傳播,消化道和呼吸道是最主要的感染途徑;也可經鈍緣軟蜱等媒介昆蟲叮咬傳播。
3、易感動物
非洲豬瘟是家豬、疣豬、歐洲野豬和美洲野豬的一種傳染性極強的出血性疾病。所有年齡的豬都易感。
4、潛伏期
因毒株、宿主和感染途徑的不同而有所差異。OIE《陸生動物衛生法典》規定,家豬感染非洲豬瘟病毒的潛伏期為15天。
5、發病率和病死率
不同毒株致病性有所差異,強毒力毒株可導致豬在4~10天內100%死亡,中等毒力毒株造成的病死率一般為30%~50%,低毒力毒株僅引起少量豬死亡。
6、季節性:該病季節性不明顯。
三、臨床表現
嚴重程度與毒株、豬種及流行時間的長短有關??杀憩F為特急性、急性、亞急性和慢性四種形式。
1、特急性:無明顯臨床癥狀突然死亡。
2、急性:體溫可高達42℃,沉郁,厭食,耳、四肢、腹部皮膚有出血點,可視黏膜潮紅、發紺。眼、鼻有黏液膿性分泌物;嘔吐;便秘,糞便表面有血液和黏液覆蓋;或腹瀉,糞便帶血。共濟失調或步態僵直,呼吸困難,病程延長則出現其他神經癥狀。妊娠母豬流產。病死率高達100%。病程2~10天。
3、亞急性:癥狀與急性相同,但病情較輕,病死率較低。體溫波動無規律,一般高于40.5℃。仔豬病死率較高。病程5~30天。
4、慢性:波狀熱,呼吸困難,濕咳。消瘦或發育遲緩,體弱,毛色暗淡。關節腫脹,皮膚潰瘍。死亡率低。病程2~15個月。
四、病理變化
漿膜表面充血、出血,腎臟、肺臟表面有出血點,心內膜和心外膜有大量出血點,胃、腸道粘膜彌漫性出血。膽囊、膀胱出血。肺臟腫大,切面流出泡沫性液體,氣管內有血性泡沫樣粘液。脾臟腫大,易碎,呈暗紅色至黑色,表面有出血點,邊緣鈍網,有時出現邊緣梗死。頜下淋巴結、腹腔淋巴結腫大,嚴重出血。
五、鑒別診斷
非洲豬瘟臨床癥狀與古典豬瘟、高致病性豬藍耳病等疫病相似,必須開展實驗室檢測進行鑒別診斷。
六、疫情報告
因該病是我國一類動物疫病,任何單位和個人發現疑似該病或家豬、野豬異常死亡,如出現古典豬瘟免疫失敗,或不明原因大范圍生豬死亡的情形,應當立即向當地獸醫主管部門、動物衛生監督機構或者動物疫病預防控制機構報告。
七、防控措施
(一)加強日常消毒
1、受威脅區、疑似受威脅區或者疫病流行期要加強消毒,開始每天3--5次,連續消毒7天,以后改為每天消毒1次,直至疫情結束后再堅持這樣的消毒程序15天以上。
2、消毒時噴灑的藥量要充足、濃度要合適:每平方噴灑藥液300-500ml(以藥液落到地面15--30分鐘不干為標準)。
3、消毒時噴霧的方法要正確:場地消毒以水平略向下噴灑,霧滴相對要大一些,而帶豬消毒時要求向上噴霧,噴出的藥霧接觸到房舍頂部后自由下落,在下落過程中把空氣中的粉塵和病原微生物帶到地面,30分鐘內徹底殺滅空氣中的病原微生物、地面病原微生物、動物體表病原微生物以及其他環境中的病原微生物,這才是科學的消毒方法,嚴禁直接將消毒液對著動物或人噴灑。
4、消毒時消毒劑的選擇要正確:
(1)欄舍消毒時,用菌毒克星(1:200)噴霧消毒。
(2)帶豬消毒時,注意避免使用對皮膚、粘膜有刺激或腐蝕性的消毒產品。如復方戊二醛,復合酚,二氯異氰尿酸鈉、三氯異氰尿酸、氯銨T,燒堿等。建議用金碘(聚維酮碘)1:300噴霧消毒。
(二)蟲媒控制:在鈍緣軟蜱分布地區,疫點、疫區、受威脅區的養豬場(戶)應采取殺滅鈍緣軟蜱等蟲媒控制措施。
(三)暫時停止引種工作,尤其不能到疫區或受威脅區引種。
(四)暫停使用泔水喂豬。
(五)暫停使用來自疫區的飼料、獸藥及其他相關物品。
(六)增強豬群體質,做好機體保健,提高免疫力。
在疫情高發時期,長期在飼料中添加:畜益健+黃連解毒散,此類產品均為中藥,無任何藥物殘留和副作用,能有效的提高機體免疫力,增強豬群的抗病能力,抑制體內病毒的復制和繁殖,有效的保護豬群健康。